科创沃土育教魂 河北名师共研学
—— 河北省燕赵名师李淑民工作室莅临麒麟科创园学校交流研讨
来源:| 作者:曾满馨|发布时间:2025/10/28 16:51:23 |29次浏览
科创沃土育教魂 河北名师共研学
—— 河北省燕赵名师李淑民工作室莅临麒麟科创园学校交流研讨
10月28日,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科创园学校校园内暖意融融、教研氛围浓厚 —— 作为本次跨区域教研交流的 “主阵地”,我校成功承办河北省燕赵名师李淑民工作室交流研讨活动。活动以 “聚焦核心素养,深耕数学课堂” 为主题,通过示范课展示、专题讲座、深度研讨等环节,充分彰显我校数学教学特色与育人成果,也为两地教育同仁搭建了互学互鉴的优质平台。麒麟科创园学校领导班子、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全程参与,与李淑民工作室成员共探教学真谛,共促专业成长。


一、示范课领航:科创园校特级教师展课堂魅力
活动首环节,我校省特级教师付文英以《有余数的除法》为题,献上一堂兼具趣味性与思维深度的数学示范课,尽显我校骨干教师的教学风采。课堂伊始,付老师以 “10 瓶蜂蜜分给小熊” 的生活化情境切入,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 —— 从 “每只小熊分 2 瓶” 到 “分 3 瓶、4 瓶、5 瓶”,她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圆片模拟分物过程,通过 “圈一圈记录分配方式、梳理结果、说一说分享发现” 的阶梯式活动,让 “平均分后有剩余” 的数学现象直观呈现。

当学生发现 “分 3 瓶剩 1 瓶、分 4 瓶剩 2 瓶” 的规律时,付老师顺势引导对比思考,最终让 “余数小于除数” 的核心知识点在学生自主探究中自然生成;随后的 “摆小棒验证规律” 环节,更让抽象的数学逻辑与具象操作深度融合,有效落实了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课堂互动热烈有序,不仅展现了我校 “以生为本、素养导向” 的教学理念,更让李淑民工作室的客人们直观感受到我校数学课堂的独特魅力。

二、专题讲座赋能:解码核心素养落地 “科创路径”
示范课结束后,付文英特级教师围绕 “小学数学新授课中核心素养的落地策略” 开展专题讲座,将我校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与思考系统分享。讲座中,付老师以《认识 11~19 各数》、《5 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厘米》等经典课例为依托,从 “起点处奠基 —— 在数的认识与运算起源中培育数感”、“过程中发展 —— 在度量实践与算理理解中锻造能力”、“应用里提升 —— 在数据决策中启蒙数据意识” 三个维度,详细拆解我校如何将核心素养目标融入日常教学。

她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 “空中楼阁”,需教师做 “教材的明白人”,深挖每节课背后的素养价值;做 “教学的设计师”,将抽象目标转化为学生可参与的实践活动;做 “思维的倾听者”,关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成长。详实的案例、清晰的路径、务实的建议,不仅让讲座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性,更凸显了我校在核心素养教学研究上的深厚积淀,赢得工作室成员的频频赞许。

三、深度研讨共融:校际碰撞凝聚教学共识
在研讨交流环节,我校教师与李淑民工作室成员围绕示范课与讲座内容展开热烈对话。李淑民工作室领衔人李淑民老师率先发言,高度评价付文英老师的示范课 “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复杂规律简单化,真正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并称赞我校核心素养落地策略 “体系完整、操作性强,为工作室提供了宝贵借鉴”。

随后,两地教师围绕 “如何优化低段数学操作活动设计”“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差异化落实”“生活化情境与数学知识的融合技巧” 等问题深入探讨:我校教师分享了日常教学中 “抱团游戏巩固余数概念”“创编数学故事链接生活” 等特色做法;工作室成员则结合河北地区教学实际,提出 “跨学科整合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的新思路。思想的碰撞、经验的分享,不仅让双方收获了实用的教学方法,更凝聚了 “以素养为魂、以学生为本” 的教学共识,让本次交流真正实现 “双向赋能、共同成长”。

此次交流研讨活动,既是麒麟科创园学校作为 “主阵地” 展示办学成果、教学风采的重要契机,也是校际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我校将继续秉持开放办学、深度教研的理念,积极搭建更多校际交流平台,在互学互鉴中持续深化课堂改革,推动核心素养培养走深走实,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 “科创力量”。
撰写:窦玉洁
校对:曾满馨
审核:甘庆军
Copyright © 2012 主办: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科创园学校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智识路16号
网站维护单位:南京市麒麟科创园学校 邮编:210008 联系电话:025—84763526 苏ICP备05020187号
技术支持:江苏裕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