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江宁麒麟科创园学校!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务管理>>小学教务>> >> 正文

寻周期规律藏妙趣,探数学思维绽芳华

——麒麟科创园学校小学数学四至六年级教研组第三周教研活动

来源:| 作者:曾满馨|发布时间:2025/9/17 10:35:55 |36次浏览

寻周期规律藏妙趣,探数学思维绽芳华

——麒麟科创园学校小学数学四至六年级教研组第三周教研活动

2025年9月15日,在本学期的第三周,麒麟科创园学校小学数学四至六年级教研组开展了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我校四年级魏佳丽老师执教《简单的周期》,组内教师全员参加,并在曾满馨主任的指导下进行了深度研讨。

魏老师以“课前热身”为纽带,呈现“男18463525…、女123123123…”等富有规律的序列,引发学生的好奇。通过“你有什么发现?”的追问,让学生自然聚焦“重复”“循环”等关键词,为接下来的“周期”学习埋下思维伏笔。接着,魏老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盆花、彩灯、彩旗的摆放特点”,学生很快提炼出“有规律、重复出现”的核心特征,轻松叩开“周期规律”的探索之门。

在“自主研究盆花排列规律”环节,魏老师抛出问题:“盆花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学生展现出“汉字记录”“画图示意”“符号标注”等多样策略,充分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同时,魏老师还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联系了生活实际,符合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baab60549ef7eb172cbb7d90abb9c5dc
笪杨帆老师点评魏老师在“判断第19盆花颜色”这一教学环节中知识点讲解得很到位。学生先是进行“逐一画图排列”“圈组计数”的直观操作,接着在魏老师的引导下建立“19÷3=6(组)……1(盆)”的除法模型,清晰展现了“具体操作—半抽象表达—抽象运算”的思维进阶路径。同时,魏老师的系列追问——“算式里的商‘6’表示什么?余数‘1’又对应什么?”“余数和盆花的位置有怎样的关联?”——更是直指数学本质,帮助学生层层剥开现象,理解“分组后余数对应组内位置”的逻辑,让“周期问题”的解决从“经验式操作”升华为“数学化建模”,有效培育了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能力。不过19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小的,学生也可以轻松画出,建议将19这个数字换成更大的数字,更能体现除法的优势。

曾满馨主任表示《简单的周期》这节课不仅是一堂“规律认知课”,更是一场“数学素养生长课”,魏老师在“模型建构与生活赋能”上的设计尤为精妙。当学生通过盆花、彩灯、彩旗的探究初步掌握周期b8239b9a93355370e96ca66094dee6b9
问题的解决方法后,魏老师并未止步于知识传递,而是着力于“数学模型”的普适性建构与生活应用。例如,在总结“周期问题”的核心解决策略时,魏老师引导学生提炼出“找周期、算组数、看余数”的三步法,将零散的探究经验凝练成可迁移的思维方法,为学生后续解决更复杂的周期问题提供了“工具性支架”。不过魏老师在整个新授环节的节奏还是有些快,建议讲解时间再稍微久一些,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另外习题环节的小游戏也可以慢一些,让学生多一些时间看题思考。

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与成长的平台,《简单的周期》一课的探索让大家对“规律教学如何承载思维培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相信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与研讨中,数学团队将继续深耕课堂,让数学思维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撰写:耿莉虹

校对:马楚言

审核:甘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