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江宁麒麟科创园学校!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校本教研>> >> 正文

以《秦统一中国》为例探讨初一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校本培训

来源:| 作者:王佳楠|发布时间:2020/10/16 15:12:19 |776次浏览

项目名称

备课组活动

项目负责人

王佳楠

活动时间

10月13日

活动地点

物理实验室

活动主题

以《秦统一中国》为例探讨初一历史教学

主讲人

祁乐飞

参加对象

历史组

申请学时

2学时

活动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灭六国的起止时间、先后顺序及结果;知道秦朝的统一,理解秦朝统一的意义;分析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知道秦朝的疆域四至。

2.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不同方面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概括能力;识读历史地图、研读文字图片,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教学策略

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整体感知,确定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共享――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拓展延伸,深化提升”五步教学法。

学思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片、文字材料,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详细搜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李白《古风》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学生一起读诗句,领略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恢宏气势。

教师: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的分裂与战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伤害,但也坚定了一个人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伟大理想,这个人就是秦始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秦朝,认识秦始皇帝为实现并巩固中国统一所做出的努力。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开门见山,直插主题,简洁明了。

(二)整体感知,确定目标

教师:同学们,你们通过课前预习,了解了这一课的哪些信息点?

学生1:我知道了秦灭六国的简单经过。

学生2:我知道了秦统一的意义。

学生3:我知道了秦朝统一后,统一了文字,制定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学生4:……

教师点拨:本课一共有三个主题:完成统一,巩固统—,统一疆域。具体来说,就是下面三个问题:

1.秦灭六国的起止时间、先后顺序、结果及意义是什么?

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从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3.秦朝统一之后的疆域东西南北都到达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简单互动,了解学生预习效果,通过学生反馈的不同信息,串联归类,从而得出本课三大主题,以更好地凸显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交流共享

根据师生共同确定的学习目标,再次阅读教材全文,标画有效信息,以弥补完善课前预习中存在的知识遗漏点、混淆点。阅读完后,教师要求同学们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共享自己的收获,同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看能否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

设计意图:这是体现学生自学、质疑、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共享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质疑问难,可使一部分学生内在的潜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达到兵问兵、兵教兵的目的。

(四)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可能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筛选,确定以下几个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的突破点:

1.秦之所以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军事、历史发展趋势、秦王嬴政个人素质上考虑。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作答。

师生归纳:

(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最强,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2)秦国计谋正确,远交近攻,六国不团结,容易被各个击破。

(3)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教师点拨:引领学生回忆商鞅变法的意义,明确商鞅变法成为秦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再次认识改革的重要性。教师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及结果,让学生在观看中掌握以下知识:秦灭六国起止时间:前230年—前221年;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结果: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 你是如何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的?

学生: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秦始皇创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由学生完成以下填空,从整体上把握几方面措施:①政治:创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②文化: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③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圆形方孔半两钱)④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⑤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南方,开凿灵渠。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制度的?

师生归纳:①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②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③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4.读43页《秦朝形势图》,该图能反映出哪些有效信息?

师生明确:秦朝的都城、秦朝的疆域四至、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灵渠、秦长城的起止点、秦朝设立的郡县制、北方强大少数民族匈奴族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通过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地图、直观图片、文字材料等,运用归纳总结、分析探究、构建结构图等方法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解决重难点。

(五)拓展延伸,深化提升

教师:学完本课,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你对秦始皇有怎样的认识或者说如何评价秦始皇?

提示:评价历史人物一要总结他的主要事迹有哪些,二要看他的这些事迹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三用总结性语言对该人物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悬挂着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它说明做任何事必须亲自尝试,才能明白其理,运用才能得心应手。体验式教学通过体验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让教育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无教之境中,形成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境界。

工作改进措施

王佳楠老师认为《秦统一中国》中关于“中央集权制”等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枯燥且不易理解。可以采用编排课本剧、讲历史故事、直观演示等体验式教学法,把枯燥难懂的理论变成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有所收获。例如编排课本剧《朝会》:

秦王:我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今天下一统。现与大家商议,国君名号如何拟定?

李斯:大王居功至伟,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应该称“皇帝”。

秦王:妙哉,那就称皇帝吧,我是秦始皇,子孙为秦二世、秦三世,传至千世万世,我还要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职。

大臣:大王,哦不(轻拍自己的嘴巴)皇上,这三个官职具体负责什么呢?

秦始皇:李爱卿,你来替朕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李斯:丞相主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太尉总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大臣二:皇帝,现在地方上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分封到那里。

李斯:周朝分封了不少诸侯,可是到了后来,互相残杀, 国家也因此分崩离析。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

秦始皇:正和朕意,从此废分封,立郡县。退朝。

齐欣欣老师认为编写历史课本剧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也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获得一定的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同时在编排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过程确认

教科室负责人签字:

培训心得

 

参训教师: 王佳楠、齐欣欣、王玥、祁乐飞

培训时间:10月13日

培训内容:

本次备课组活动的主题是,以《秦统一中国》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初的备课。

对于编新教材。如何整合知识点,重难点怎么把握,怎样合理安排作业和测验,如何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都是我们面临的难题。针对如何备课,我们历史备课组展开了讨论。

本届初学生的基本学情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历史,情况极为复杂,学生差异性大,学生层次多样化,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历史兴趣。其次由于部分学生年龄小,基础不一样,理解、记忆能力相对较差,对历史课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备课老师各抒己见。提出教师应该仔细阅读课本,熟悉教材。在备课过程中要紧扣2011版新课标,把握好重难点,做到详略得当。应当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参考网上的名师教案和课件,取长补短,消化吸收为自己所用。积极参加各类关于新教材的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思考。

针对开学以来的教学,通过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分析,本备课组决定适当在课堂上加快速度,能够在课堂40分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要抓住重难点,详略得当,让学生能够跟上课堂学习节奏。同时对作业要精讲,强调审题方式和解题技巧,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订正不过关的学生进行二次订正甚至三次订正,不放任一个学生。一个单元新课结束后,要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让学生做到前后联系,新旧知识点都不遗忘。

图片2.png

图片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