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江宁麒麟科创园学校!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天地>>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心育知识专栏 玩,不是问题;怎么玩,是大问题——从心理角度谈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的家庭教育

来源:| 作者:邵惠敏|发布时间:2018/3/9 9:50:20 |981次浏览

           玩,不是问题;怎么玩,是大问题——从心理角度谈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的家庭教育

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从来就认为玩耍、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学习、认识自我与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支持孩子的各种游戏玩耍,包括我们今天要重点谈到的通过网络媒介进行“高科技新式玩法”的各类玩乐。

在心理治疗的很多学派,都有特别谈论到“玩”的重要性和不会玩的人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对儿童的心理治疗,“玩”是绝对不能忽略的重点。

生物疗法创始人亚历山大·鲁宏说:“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地发展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所有特性。”这一圈一圈地发展,有一定的程序,如果有一圈未完成而被破坏了,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整。而最容易失去或被压制的,是玩耍及嬉戏的一圈。在我们中国的教育理念中,一般家庭及学校,都是不鼓励孩子玩乐的。成年人教孩子,往往毫不知觉地把自己身处的现实及责任那一圈,过早地套到了孩子身上。

有人问:“玩,真的那么重要吗?”真的重要。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从玩耍中产生的。心理学家约翰·马理做过一个很有趣的研究,他观察未成年的猴子在笼内相互嬉戏作乐,你追我逐。于是,他把一部分小猴子放到别的笼中,不让他们有机会耍乐。这些失去游戏机会的猴子,长大后变得十分呆木,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小猴子的本能。猴的玩耍行动,马理称之为“彩排期”,其作用是为小猴子未来的成长铺路,让它们成功地发展成为大猴子。人也是一样,没有经过彩排期的少年,一样会变成呆木的成人。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紧张焦虑、不敢亦不知如何玩乐放松生活的父母,继而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使得孩子也出现各种心理困扰。

当然,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我面对的这类父母开始越来越多地会反映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的孩子最近很喜欢上网,不爱跟我们交流,该怎么办?老师,我孩子已经读初一了还总是很贪玩,特喜欢玩网游,我们该怎么做?

是啊!当孩子遇上无边无际的网络,我们家长怎么办?

不知从何时起,儿子喜欢用一种新的方式跟我分享他一天的喜怒哀乐。“妈,你快看我在朋友圈发的泰国游记,好多人点赞呢,”“妈,今天我的作文被老师表扬了,说非常棒,还有同学特地发说说艾特我哩”“妈,……”。我逐渐意识到,不仅仅是我,不仅仅是这个成年人世界,互联网早就无声无息地加入到孩子的世界里。作为一个妈妈,我本能地开始担心,担心网络的“毒”来势汹汹,无法控制。而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从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回顾了儿子接触、探索、运用互联网的整个过程,我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和思考:新时代的教育必然依靠互联网与新媒体,那新时代下的家庭教育呢?

在如今外出吃个面都会被告知“关注本店微信享受免费wifi哦”的世界里,网络成为我们与世界联结的中介。所以,我们的家庭关系、朋友关系、职场关系等等都像被无形中插入了“第三者,原本看似平衡的各种关系也因为它开始有了莫大的变化。孩子用QQ给我打电话,爱人用某宝给家里添置了新电器,朋友用微信给我发来了秒怕……在无孔不入的互联网里,好像人人都在学着适应它,运用它,那么如何运用互联网与新媒体开展家庭教育呢?

显而易见,新时代有新时代的规则,新时代下的家庭教育是不是也该创“新”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新?

很简单,三步走。第一步:不防;第二步:懂玩;第三步:陪着玩。

首先,在实行第一步“不防”时,我们很多家长就已经走不下去了。“网络就好似猛虎野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些人人传诵的“网络有毒论”在家长圈中早已泛滥,人们对孩子玩网络游戏更是“谈之色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孩子们在想要获得进入新世界进行探索的许可证前,得先绞尽脑汁地打破父母对网络这只猛虎的“防御”,而这个过程当中,与父母的冲突矛盾则成为必然。可是如果我们换个思维来看这个问题,网络既然挡不住,那何不妨就让孩子也学着使用?

那么问题又来了,网络好似猛虎野兽,我的孩子会不会在其中迷失了自我?这应该是现在中国众多家长最大的忧虑和担心了吧。不过,我们先来看一篇孩子的“电游心得”。

我与Minecraft的“一见钟情”

记得我第一次与Minecraft见面是2014年的某个周末。那时,我在游戏界的探索脚步还停留在赛尔号、奥比岛等低领游戏。一次,我在网上冲浪时偶然遇见了MC,它的高自由度让我瞬间喜欢上了它。于是我下载并打开了最新版本的MC,创建了我的第一个生存存档。

生存难度不一般

我出生在一棵树下,环顾四周,大片大片的树林遮挡住了我的视线,一道道金箭似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照射在草地上。我欣赏了一会风景,才想起我是来生存的,而不是来旅游的。“要致富,先撸树”这是MC的最高法则,于是我开始撸树。沙沙沙,我习惯性的撸了一下便移开了鼠标,但是木头毫无反应。“这是什么情况”我纳闷地自言自语到。又试了几次,毫无反应。我望着正在一点点下落的太阳,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拼命的用手撸树。这时,一块原木掉了下来。哦!原来要多撸一会才可以撸下来呀,我恍然大悟,这才想起玩的是生存,跟创造大有不同呀。出师不利,再接再厉!

几分钟后我终于合成了一把木稿,看着“闪闪发光”的木稿,我心花怒放,刚才的不愉快瞬间抛到了脑后。这是我有史以来做的第一把工具,也是这个地区的第一把工具吧。带着成就感,我又接着挖了铁矿。可是没一会儿,我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天黑了……怎么办,怎么办呀?我焦急的望着天空,要不把自己埋起来?不不,这样太黑了。那么……上去?不不,上面有僵尸,还有会射箭的骷髅和爆炸怪……正在我纠结之时,一个绿色的身影掉了下来。吼——它发出了恐怖的吼叫,是僵尸!我慌忙的四处逃离,但这毫无用处。几秒钟后,屏幕变红了,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你死了。第一次MC生存,我只活了8分钟。

这就是MC,它即是无时无刻陪伴你的伙伴,也是你和朋友增进感情的媒介;既是你修炼生存技术的陪练,也是心情不好时发泄的对象。

MC,不仅仅是MC

顺畅的语言表达,细腻的心理活动写实,清晰的游戏过程描写,最后的点睛之笔“MC,不仅仅是MC”更是道出看者之心声,电游之神奇之处。这是一个五年级小学生自编自写的一篇网络游戏心得,而这位作者就是我读五年级的儿子。

当然,引用这篇电游心得并不是让家长鼓励孩子去玩游戏,互联网不仅涵盖了游戏,其实更多的包括了社交媒体、互动平台等。现代的电子多媒体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起枯燥乏味的课本,他们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关于上面提到的这个网络游戏,也许我们很多家长都不曾了解过:沙盒神作我的世界,是一款以其高度的自由性而举世闻名的全球性游戏。它所需的无与伦比的创造性和自由性使得其在中国成为最火的外国游戏之一。此外,它不仅仅是一个游戏,还可用于一些学习科目。如科学,游戏中强大的红石电路系统可以用来学习科学,利用红石电路可以大幅度减少科学教学的成本。还有三主科之一的数学,游戏中的方块可以用于低年级的加减课程,甚至还可以用于中高年级的观察物体。如今,MC在瑞典已被设为小学56年级的必修课;在英国,《我的世界》相关书籍销量惊人,在畅销书籍前十中霸占七个位置……所有所有的这些,若不是因为在玩MC的儿子与我分享,我也跟各位家长一样,对此毫不知情。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步:懂玩。在我们愿意为孩子打开网络世界的大门后,许多中国家长通常会认为“我的任务到此结束”。很显然,并没有。我们来想想,你的孩子为什么开始沉迷网络不愿与你交流了?为什么在学校生龙活虎在家却闷不吭声?为什么?

答案是,因为你不懂。因为你不懂,孩子知道,就算跟父母说,也许他们会不耐烦,也许他们会生气,更也许,他们会直接阻止玩……如果是这样,孩子觉得那不如不说。

你不懂,我不说,亲子关系如何不堵?

所以广大的家长们,我们除了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是否还愿意为孩子多花一些心思,去下载最新的美图工具,去知道最受孩子欢迎的网络交友APP,去了解最近他们全班都在玩的最in款游戏。好奇孩子的世界,是家长给孩子成长的最大支持。

在我们都懂孩子最近在玩什么之后,我们就只差最后一步:陪着玩。

我们现在来想想刚刚前面那位家长的担忧——沉迷网络,如何是好?在我接触到的众多咨询案例中,有些孩子利用沉溺于网络这个行为与父母进行对抗,而这些行为背后却映射着一个明显的心理需求:我想要父母的关注与陪伴。每每碰到诸如此类的个案,不管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是作为一个已为人母的普通家长,我都唏嘘不已,孩子们也许什么都不懂,但他们比父母更懂爱。

所以,凡是周末闲暇之时,我便在家陪着儿子“疯”。他开心快乐地跟我分享学校的趣事,我也笑料他在班上的种种糗事,他在火力全开地玩MC,我在一旁比他还激动地协助出主意,他要我转发他最新的游戏心得,我在他跟同学视频时给他发QQ消息震动……作为一个妈妈,我的角色便是陪伴者。他玩着他的新世界,我陪着他一起玩他的新世界。心理距离近了,亲情温度有了,还担心他沉迷在另一个世界出不来吗?

最好的家庭教育观是,爸爸是爸爸,妈妈是妈妈,孩子是孩子。

家长能做的,是大胆放心地让你的孩子往前走,你在旁边,用温暖的大手,不紧也不松,牵着他们的小手,不快也不慢,一起玩乐,一起疯跑,一起探究,一起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