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江宁麒麟科创园学校!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校本教研>> >> 正文

师德培训学习心得

来源:| 作者:校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9/12 7:18:53 |2972次浏览

教师该如何关爱学生

我国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虽说我只是从教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但从中也获得了不少收获。我将结合自己与学生之间的经历来谈谈我对于如何关爱学生的一点感悟。

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和关心是走进孩子心灵的第一步。由于我是班主任,所以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这也给我了解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从一个孩子的上课、下课、作业、活动、就餐以及和家长的沟通方方面面去了解他。了解他的学习,了解他的生活。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我们班有位小张同学,经常作业都没有按时完成,有时候天气很冷,他却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每当课外活动的时候他总是小心翼翼地不敢与别的同学一起玩。原来他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他只能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而爷爷奶奶也忙于生计,没有时间过多的照顾他。于是我主动地找他的爸爸妈妈沟通交流,并且经常关心他,渐渐地他的作业做得越来越好,性格也渐渐地开朗起来。

其次就是尊重学生。尊重是爱之核心。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也就是说我们老师可以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尽量用以鼓励的语言,也就是要做到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当然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体现个性的原则。

再次还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 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行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改正错误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可以急于求成,需要教师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     

最后关爱学生要信任学生。信任学生可表现在:一、在对待全体学生上,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任导之;二、要即爱优生也要爱差生。在对待后进生上,同样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能抱有成见,学生犯错误,应当心平气和地让他坐下来,想方设法让他开口说话。然后顺势进行引导,最终使之幡然醒悟。三、在对待班干部上,要坚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调动全体班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它们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壮而健康地成长。   

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只要教师用心去关心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

                                                   何娇丽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一、在尊重中走入学生的心灵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和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年龄一般都较小,知识水平、生活经历等也肯定不及教师。但作为一位教师,要懂得在人格上学生与自己是平等的。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许多教师对待学生表现出不平等,不论学生感受如何,也不论对错,不高兴就劈头盖脸狠狠地训斥学生,而且讽刺、打击甚至体罚,结果使许多学生畏惧教师,对教师敬而远之,有心事,有苦恼,有秘密都讲给同学和伙伴,而从不敢向教师倾诉。这种现象很普遍,它使师生关系出现障碍,为教育活动增加了难度,削弱了教育效果和质量。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恶的人来看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 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这样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初中生其实也只是一群孩子,思想还不成熟,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影响很大。相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就从根本上摧毁了学生成长的力量。

教师对学生只有报以深深的理解,学会同感,才能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从心灵走向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按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平等地对等和尊重学生,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只有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特别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更急切地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因为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品德、才华、能力得到承认,从而增强前进的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自觉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如果教师不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和意向,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是教育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二是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平等、公正的对待。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顽皮生(特别是后者),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用同一个标准对待他们。在之前的作业分层尝试中,我也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学生误以为自己做简单的练习是不如他人,所以我及时对他们进行了开导,并改变了做法。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亲有疏,以自己的喜、怒、哀、乐牵制于学生,使学生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讽刺、挖苦、歧视和体罚学生,势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恒长的伤害。

第三,宽容和信任学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和信任是在认识上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动上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教师的宽容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份关爱与抚慰,所收到的效果远远胜于惩罚。宽容和信任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给予宽容和信任,就是给学生以机会,给学生以期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宽容和信任是一种无私的爱,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韩煦


如何关爱学生

从小就听说过一句话: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那时候还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只是比较羡慕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的那种感觉。后来,在一首文言文里学到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于是,对教师的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今,成为了一名教师,我就愈加清晰的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

几年前,看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里面讲述到有个支教老师放弃城市优渥的生活,在山区里教书,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山区孩子的故事,甚是打动我、震撼我。她那种坚毅的品格、奉献的精神,现在想来,仍在我心中激荡,还有山区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单纯的眼神,也着实让人怜惜。

“教师”——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充满着敬畏。我是想接近又不敢接近,老师的一句夸赞,我能高兴好几天;反之,老师的一句批评,也能让我难过好几天。现在,成为老师的我,会特别注意我的言谈举止,尤其是对胆小内向的学生,则是更多的给予关心和赞美,希望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习上:尤其是在课堂上,我会尽可能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反馈,查漏补缺,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知识吸收和掌握情况。同时也尽量的活跃课堂气氛,并时而穿插学生既能有所收获又能感兴趣的内容。近期,背负导师使命的我,对于所负责的几位学生的成绩成了我着重关注的对象,我把他们月考和期中测试的试卷收上来,分析他们各学科的掌握情况,哪些薄弱,哪些擅长,进而制定符合他们个人的学习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在艺术活动上,给有才艺的孩子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以班集体或个人的形式,尽可能的让每个孩子参与进来,感受艺术的乐趣。努力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在生活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趋向复杂化,敏感化。多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对他们迷茫的问题给予一些建议或指导,也应适时的与家长沟通交流。加大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

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此后,会继续努力,及时反省及时改进。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希望,我愿努力,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在青春的天空里自由、快乐的翱翔。

陈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