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江宁麒麟科创园学校!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会>> >> 正文

2017——2018年学生成长导师制第一学期总结.docx

来源:| 作者:朱倩倩|发布时间:2018/1/10 17:32:38 |1215次浏览

2017——2018年麒麟科创园学校学生成长导师制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通过一年的思考、探索、实践、反思,我校提出的“学生成长导师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我们认为凡对学生具有积极引导、帮助成长作用的人或物都称之为学生成长德育导师。推行德育导师制切实改变了只有班主任教育学生,科任教师“只教不育,只教不导”的状况。下面,就向大家推荐东胜区教育系统对“学生成长德育导师制”的理解、定位、引导、评价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思想引领

终极目标:促进学生成长

落实对象:中小学生

落实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家长为辅

落实重点:关键在引导

有显性的引导,也有隐性的引导;有人的引导,也有物的引导;有个人的引导,也有小组和集体的引导。

阵 地:课堂

因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凝聚着教师大量的心血,占据着学生身心主要精力的就是学科课堂教学。

 体:活动、课堂、课程、环境、社区等

 价:随机抽查、专项督导

 果:践行制度、达成共识、形成教育潜意识

二、方法指导

1.思想层面——转变观念

教学与德育不分家,是一个有机整合体

发挥学科教学的优势,才能使德育更具科学性,才能进一步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科不能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就会使学生成为爱因斯坦所说的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同样,德育脱离课堂教学,脱离学科丰富的科学人文内涵,就易成“无水之鱼”。

教师教的是人,而不是学科

学生首先是一个鲜活的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更好的学习知识。如果只注重分数,而忽略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本末倒置了。

树立“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的全员育人观念

强化“我的课堂我负责”的育人意识,对学生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弘扬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找准德育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做到内容上寓德于智,方式上寓德于乐,使学科德育渗透有意、有序、有机、有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班主任负责制”转变为“班主任和导师群体共同负责制”

“教师说教”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全员参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学生成长德育导师制体系。

2.方法层面——注重实操

优化班级教育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工作新机制

将班级教育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给各任课教师,让更多的任课教师作为“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方法、心理成长、情感生活、特长培养等方面予以关注和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工作新机制、新局面。

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性,发挥每一位教师的长处,因材施教,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每一位教师包括班主任,都要以朋友、顾问的身份成为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思想成长的培育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多方面发展的辅导者,要关注到每个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细微变化,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可根据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擅长确定“党员对子型、科目薄弱型、学困生自律管理型、问题学生转化型、兴趣培养型、特长发展型”等不同类别的导师,一个老师可以兼任几种导师身份,以“一对一”或“一对多”、“多对多”等形式展开工作,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真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炼,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

以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技能成长,引导学生坚强意志力的成长,引导学生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以结对帮扶的形式,关注部分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认识度不高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并通过交流谈心寻找这部分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集合多样教育资源,融入活动课程,将德育导师的群体最大化,助力学生成长。

以校内爱心超市和爱心义卖活动引导学生具有勤劳节俭、自立自强、努力奋斗的意识,培养他们有感恩之心、爱心;通过教师、家长、学生的值周,引导学生有责任、安全、规则意识;以“五点半”课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阅读的习惯,引导家长感恩学校、感恩教师